志度,一個瀨戶內海旁的小漁港。全日本知道這個地方的人或許不多,但是江戶時代,這裡卻出了一位人稱日本達文西的奇才,平賀源內(ひらが げんない)。說到平賀源內,大家對他或許感到陌生;但是提到日本人在夏季土用※這一天吃鰻魚這個習俗,應該就不陌生了吧?(註:夏季土用指的是立秋前的十八天,也就是暑伏。)
![]() |
原名為國倫的平賀源內(栗原信充繪,江戶後期) |
土用丑日食用鰻魚的契機諸說紛紜。最普遍的說法,是江戶時代身兼博物學者、蘭學者與發明家的平賀源內,因受到經常光顧的鰻魚屋請求,於是在店面的招牌上寫下「今日乃土用丑日」為開端。
——神崎宣武《日本的季節文化:鏡餅、盆踊、秋季彼岸、夜神樂》
![]() |
志度小學校園內的平賀源內雕像
|
1728年,平賀源內出生於讚岐國寒川郡志度浦,也就是今日的香川縣讚岐市志度(香川県さぬき市志度)。多才多藝的他不僅是博物學者、蘭學者與發明家,同時還是醫生、作家、畫家,也是腦筋靈活的文案撰稿人。日本人在七月土用這一天吃鰻魚的這個習慣,就是因為他的一句文案,才慢慢變成定例的。
志度在香川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聲之所以響亮,不光是因為平賀源內,四國八十八靈場當中的八十六號札所志度寺也位在此處,進而形成門前町。接下來本文就以下面這張地圖,帶領大家走訪這條古街道,同時分享一些香川特有的風土民情與傳統街景。
![]() |
志度門前町地圖(資料來源:志度まちぶら探検隊) |
走出琴電志度站,左轉直走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是「源內通(源内通り)」,也就是昔日的商店街。往右可以抵達志度寺與平賀源內紀念館,往左則可到平賀源內先生遺品館(即平賀源內舊邸)。儘管過去的熱鬧場景已不復見,但是這條街道上依舊保留了不少明治昭和時期的老舊建築,以及一些與平賀源內有關的遺跡。
![]() |
與JR志度車站相比,琴電志度車站多了一份復古氣氛 |
江戶時代的江戶町木造長屋密集,火災發生機率非常高,幾乎可以用「火災與打架乃江戶之花」這句話來形容(見《日本的季節文化》,「消防出初」)。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問題,幕府成立了滅火組織,建築方面更是花了不少苦心。除了採用可以預防火勢蔓延的白漆喰壁(也就是粉刷成白色的石灰牆)以及漆喰蟲籠窗,屋頂下方的左右兩側還有一個朝外突出的牆面,稱為「卯建(うだつ)」。卯建起初是為了阻擋火災發生時從鄰近蔓延的火勢而建設,但因後續的建築費用需要花費一筆額外開銷,之後便衍伸成為了展現財力與象徵成功的裝飾物,有人甚至會在卯建的柱面上施以「鏝繪(こてえ)」這種漆喰装飾手法加以點綴。
※這樣的建築樣式今日已不多見,而目前保留最完善的,是德島縣美馬市的脇町南町。
![]() |
傳統的卯建式建築。在琴電志度站對面 |
![]() |
在源內通入口處 |
志度這個地方有三棟民房依舊保留著這種傳統建築樣式。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平賀源內紀念館對面的這一棟卯建式建築,因為它採用的是即便在日本全國也相當罕見的雙層卯建(二重うだつ)。
※目前雙層卯建式建築保存最完善的,是距離德島脇町西邊約十公里的劍町貞光。
朝志度寺的方向繼續往前走,過了平賀源內紀念館,右側是當地最出名、歷史長達八十年的和菓子店,風月堂。店內除了和菓子與西式蛋糕,還有以源內為名的傳統糕點,例如「源内焼」「源内マロン」「源内さま」。
位在風月堂前方的以志屋旅館(以志や旅館)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這棟興建於明治初期的日式傳統建築保留了江戶時代的建築樣式,二樓部分為預防火勢蔓延的白漆喰壁以及漆喰蟲籠窗。就外觀來看,或許其貌不揚,但是一踏進內,整個人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沒有西方那種無機質的水泥建築,只見氣氛柔和溫煦的日式木屋。
經過金比羅信仰燈籠,直走到盡頭,就是第八十六號札所志度寺。
平賀源內一共有兩個墓,一個在東京台東區的橋場,一個就在志度寺仁王門前。火葬推行之前,日本都是土葬,而香川(以西邊為主)這個地方最特別的,就是採用「兩墓制」。
兩墓制的由來,眾說紛紜。民俗研究家指出,兩墓制是將埋葬與祭祀區分開來的古墳時代(西元300-600年)遺留下來的墓制。古時人們認為遺體為不潔之物(穢れ),必須另找一個潔淨的空間祭祀,以表示對祖先的敬意,所以才會出現採用一個用來埋葬遺體(葬墓)、一個用以祭祀靈魂(參墓)的墓制。這就是兩墓制。
葬墓與參墓的地點有何不同呢?一般來說,葬墓通常會設在離家較遠的地方,參墓則是設置在寺院境內,或者是距離村落較近之處。
儘管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志度的源內之墓才是葬墓,但是就日本人視遺體為不淨之物的這個觀點來看,距離香川遙遠的橋場源內之墓應為葬墓才是。
往回走到剛才的十字路口,朝平賀源內舊邸的方向前進。過了馬路,左手邊那棟老舊倉庫是創業於1862年的元屋醬油,也是讚岐市唯一一家醬油釀造商。元屋醬油將醬油釀造廠遷至東邊的引田這個醬油產地之後,原本的釀造廠現已改為展示館。
經過志度寺的奧院地藏寺時,突然對「海雞魚口 魚靈堂」這串字感到好奇。
原來此地流傳著一則惡魚傳說。傳聞景行天皇時代(大和時代),棲息在土佐之海的惡魚不時地襲向航行於海面的船隻及人們,因此天皇派其子日本武尊前往擊退,最後成功地在志度浦(即今日的志度)消滅這條惡魚。然而當地居民卻害怕遭到惡魚惡靈作祟,因而興建了這座地藏寺,這就是「魚靈堂」的由來。
繼續往前走,經過平賀源內舊邸沒多久,就會看到用心堀與石燈籠。據說這一帶過去曾經陳設獻納年貢米的米倉,而平賀源內從曾祖父那一代起,便是負責看守米倉的藏番,一直到平賀源內才卸任(1657年-1754年)。為了提醒大家小心火燭,平賀家在這裡設立了用心堀;到了1851年,津田村大庄屋的上野氏與志度村庄屋岡田氏則增設了石燈籠。
整條源內通走了一趟,看了不少傳統建築以及與平賀源內有關的遺跡,也從中接觸到一些香川當地的風俗習慣,深深感覺到這個地方雖然不如同為門前町琴平熱鬧,但是走在這條古街道上依舊能夠樂在其中,沒有觀光人潮,只有三三兩兩的當地居民。只要走一趟,相信你一定會愛上此處的靜謐。
※目前雙層卯建式建築保存最完善的,是距離德島脇町西邊約十公里的劍町貞光。
![]() |
平賀源內紀念館對面的卯建式建築 |
朝志度寺的方向繼續往前走,過了平賀源內紀念館,右側是當地最出名、歷史長達八十年的和菓子店,風月堂。店內除了和菓子與西式蛋糕,還有以源內為名的傳統糕點,例如「源内焼」「源内マロン」「源内さま」。
位在風月堂前方的以志屋旅館(以志や旅館)為國家登錄有形文化財。這棟興建於明治初期的日式傳統建築保留了江戶時代的建築樣式,二樓部分為預防火勢蔓延的白漆喰壁以及漆喰蟲籠窗。就外觀來看,或許其貌不揚,但是一踏進內,整個人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沒有西方那種無機質的水泥建築,只見氣氛柔和溫煦的日式木屋。
![]() |
以志屋旅館
二樓塗抹白漆喰的木格柵窗稱為蟲籠窗。除了採光,還可以預防火勢蔓延
江戶時代的蟲籠窗以圓形居多,一直到明治才發展出長方形
|
經過金比羅信仰燈籠,直走到盡頭,就是第八十六號札所志度寺。
![]() |
用以祈禱前往讚岐象頭山金刀比羅宮參拜時,能夠一路平安的金比羅信仰燈籠
據說整個志度地區共有十座
|
平賀源內一共有兩個墓,一個在東京台東區的橋場,一個就在志度寺仁王門前。火葬推行之前,日本都是土葬,而香川(以西邊為主)這個地方最特別的,就是採用「兩墓制」。
兩墓制的由來,眾說紛紜。民俗研究家指出,兩墓制是將埋葬與祭祀區分開來的古墳時代(西元300-600年)遺留下來的墓制。古時人們認為遺體為不潔之物(穢れ),必須另找一個潔淨的空間祭祀,以表示對祖先的敬意,所以才會出現採用一個用來埋葬遺體(葬墓)、一個用以祭祀靈魂(參墓)的墓制。這就是兩墓制。
![]() |
位在志度的源內之墓 一般認為橋場的墓為葬墓,志度的墓為參墓 |
葬墓與參墓的地點有何不同呢?一般來說,葬墓通常會設在離家較遠的地方,參墓則是設置在寺院境內,或者是距離村落較近之處。
儘管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志度的源內之墓才是葬墓,但是就日本人視遺體為不淨之物的這個觀點來看,距離香川遙遠的橋場源內之墓應為葬墓才是。
![]() |
源內之墓的所在地,志度寺
|
往回走到剛才的十字路口,朝平賀源內舊邸的方向前進。過了馬路,左手邊那棟老舊倉庫是創業於1862年的元屋醬油,也是讚岐市唯一一家醬油釀造商。元屋醬油將醬油釀造廠遷至東邊的引田這個醬油產地之後,原本的釀造廠現已改為展示館。
![]() |
元屋醬油前方曾經供奉給石鎚神社的石燈籠,雲間山石鐵大權現(1852年建) |
![]() |
擁有155年歷史的元屋醬油舊址。現在的醬油釀造廠在引田
|
![]() |
元屋醬油的老建築 底下的格紋牆面稱為「海參牆(なまこ壁)」,可避免用來防火的漆喰牆面遭到風雨侵襲 而保護外牆的防水瓦片在鋪設時,也進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幾何圖案 |
經過志度寺的奧院地藏寺時,突然對「海雞魚口 魚靈堂」這串字感到好奇。
![]() |
志度寺奧院,地藏寺 |
原來此地流傳著一則惡魚傳說。傳聞景行天皇時代(大和時代),棲息在土佐之海的惡魚不時地襲向航行於海面的船隻及人們,因此天皇派其子日本武尊前往擊退,最後成功地在志度浦(即今日的志度)消滅這條惡魚。然而當地居民卻害怕遭到惡魚惡靈作祟,因而興建了這座地藏寺,這就是「魚靈堂」的由來。
![]() |
魚靈堂前掛著一塊以魟魚為造型的木板,上頭刻著「奉慰魚靈心」字樣 |
過了地藏寺不久,出現在眼前的是新町天然石燈籠。這座石燈籠與元屋醬油前的石鐵大權現燈籠一樣,為元屋醬油第一代經營者小倉嘉平所建立。除了供奉給石鎚神社,這座石燈籠還是指引從志度海邊栓留至石燈籠後方玉浦川河口處的漁船的導航燈。
![]() |
讚岐市有形民俗文化財,新町的天然石燈籠(1846年建)
|
![]() |
用心堀與石燈籠(1851年建)
|
繼續往前走,經過平賀源內舊邸沒多久,就會看到用心堀與石燈籠。據說這一帶過去曾經陳設獻納年貢米的米倉,而平賀源內從曾祖父那一代起,便是負責看守米倉的藏番,一直到平賀源內才卸任(1657年-1754年)。為了提醒大家小心火燭,平賀家在這裡設立了用心堀;到了1851年,津田村大庄屋的上野氏與志度村庄屋岡田氏則增設了石燈籠。
![]() |
創業於1921年的山西商店是生產梧桐木屐的老店 志度梧桐木屐在全國非常出名,產量在日本更是居首冠 |
整條源內通走了一趟,看了不少傳統建築以及與平賀源內有關的遺跡,也從中接觸到一些香川當地的風俗習慣,深深感覺到這個地方雖然不如同為門前町琴平熱鬧,但是走在這條古街道上依舊能夠樂在其中,沒有觀光人潮,只有三三兩兩的當地居民。只要走一趟,相信你一定會愛上此處的靜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