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觀察】讚岐男配阿波女?追溯到《古事記》的不解之緣

文/何姵儀

  四國流傳著一句諺語:讚岐男配阿波女(讃岐男に阿波女)。大家都知道讚岐是今日的香川,阿波就是隔壁的德島。那麼這句諺語是怎麼出來的呢?為什麼讚岐男適合配阿波女呢?
  一切要從《古事記》這本古籍開始談起。
  《古事記》成書於西元712年,是天皇為了統一日本下令編撰的日本古代史,神話故事色彩十分濃厚。書中提到伊耶那岐(イザナギ)與伊耶那美(イザナミ)這對夫妻神在創造國土時,第一個形成的是「淡道之穗之狹別島」,也就是今日的淡路島(兵庫縣),第二個是「伊予之二名島」,即今日的四國。

《古事記》的創國神話

  伊予之二名島雖然只有一個軀體,卻有四張臉,名字從左上依順時針方向分別為愛比賣、飯依比古、大宜都比賣與建依別。這四位神明的所在位置,正好是今日四國的四個縣:

伊予之二名島(今四國)的四位神明與對應的古今地名

  單就名字來看,可以看出這四位神明分別為兩男(飯依比古建依別)兩女(愛比賣大宜都比賣);而伊予之二名島中的二名,更說明了這四位神明的特質正好可以配成兩對,也就是伊予國的愛比賣土佐國的建依別,以及阿波國的大宜都比賣讚岐國的飯依比古,前者這一對的名字形容了男女的容貌與個性,而後者這一對的名字則是正好與穀物有關。

別名「讚岐富士」的飯野山。以飯野山為神體的飯神社就位在西南處的山腳下
(照片來源:香川縣觀光協會)
  阿波的大宜都比賣是五穀之神,在德島縣境內供奉這位女神的神社有名西郡神山町的上一宮大粟神社,以及鳴門市堂之浦的阿波井神社;而讚岐的飯依比古不用說,當然也是穀物之神,然而現今就只有香川縣丸龜市飯野山的飯神社供奉這位男神。
  有飯依比古這位神明駐守的讚岐國雖然可以種出好米,但是在地理環境上卻有個致命傷,那就是流經此地的河川並不多,而且短又湍急,再加上瀨戶內型的氣候雨水稀少,縱使下雨,也會立刻流向大海,所以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民只好拼命地興建蓄水池,讓此地的蓄水池密度成為日本之冠。
  相對於隨時都得擔心水源不足的讚岐國,中間隔著四國山脈並且有著吉野川這條主要河川流經的阿波國就顯得幸運多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吉野川的水源豐沛到每逢颱風來臨之際,人們就要開始擔心洪水侵襲、氾濫成災,因此索性放棄種水田。話雖如此,阿波國的人還是懂得利用洪水侵襲過後土壤反而變得肥沃這個優點,改種蓼藍,讓此地成為今日家喻戶曉的藍染產地。
  在如此背景之下,每逢插秧時期,阿波國的人就會越過山頭,將女子與耕田的牛隻借給讚岐國的農家,收成時以米做為報酬;而阿波的蓼藍收成之際,讚岐國的男子也會越過山頭到阿波來做活。一般認為在瀨戶內型氣候溫和的環境中成長之下的讚岐男個性較為溫和,搭配刻苦耐勞的阿波女堪稱天作之合。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其實這是阿波人的陰謀,因為家中田地經常遭受洪水襲擊而無法耕種,所以乾脆讓家中女兒嫁到讚岐,這樣就有米可以吃了。
  及至今日,在香川與德島依舊會聽到「讚岐男配阿波女」這句諺語,甚至成為未婚男女聯誼的標語。既然如此,那麼愛媛女是不是要配土佐男呢?有趣的是,在當地並不常聽到人們說「愛媛女配土佐男」。其因恐怕是土佐男往往給人「愛賭」、「酗酒」、「好吃懶做」、「奢侈浪費」等負面印象,使得土佐女不得不獨立自強,反倒是隔壁的愛媛男恨不得能夠迎娶土佐女幫助自己,輔佐家業呢!
德島與香川兩地合辦的聯誼活動海報。參加者限香川男性及德島女性
(照片來源:高松商工會議所)
  姑且不論這四個地方的縣民性格今日是否依舊如此,但就《古事記》伊予之二名島上的四位神明之名所代表的涵意來看,也不失為茶餘飯後的趣談之一。



飯野山登山路線
飯野山登山路線共有三條,最容易行走的是丸龜野外活動中心這條路線。從JR丸龜車站搭乘市區巴士「丸龜東線」至飯野山登山口(約25分鐘)下車即可抵達登山道入口。

飯野山的日出景致

No comments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