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姵儀
2017年的最後一天,香川鄉間某戶人家的兩老忙得不可開交。
一踏進門,廚房已是一級戰區,水槽中尚未清洗的鍋碗瓢盆堆積如山,餐桌上塞滿了等待處理的食材。靜靜站在角落的暖爐上放了一鍋熱水,來自伊吹島的沙丁魚乾在裡頭浮載浮沉,鍋旁的地瓜則是慢慢地等待爐火暖透心。
剛脫下大衣,還來不及把冰冷的雙腳塞進暖桌裡取暖,廚房的人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把戰區延伸到客廳,丟了幾樣急著處理的食材過來。泡開的昆布要打結,蘿蔔要削皮切薄片,還要把一葉蘭切成用來區隔菜色,以免菜的味道或顏色混在一起的「葉欄」。在日本吃過便當的人應該會注意到便當裡頭通常都會出現一兩片鋸齒狀的綠色塑膠片,這就是「葉欄」(バラン)。時代在變,預購超市或百貨公司現成年菜的人逐年增加,就算是自己做,利用能夠發揮防腐效果的一葉蘭或竹葉當作葉欄免得菜餚味道混在一起的人恐怕也不多了,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使用色彩繽紛多彩的配菜杯吧。不過這戶人家依舊維持傳統的作法,不隨波逐流。毫無生機的塑膠配菜杯再怎麼方便,還是不如從院子裡摘來的一葉蘭那樣生氣盎然、翠綠鮮嫩。
所有的菜餚處理好之後盛入三層漆盒,就是日本人的年菜「お節料理」(以下稱為「御節料理」)。
一踏進門,廚房已是一級戰區,水槽中尚未清洗的鍋碗瓢盆堆積如山,餐桌上塞滿了等待處理的食材。靜靜站在角落的暖爐上放了一鍋熱水,來自伊吹島的沙丁魚乾在裡頭浮載浮沉,鍋旁的地瓜則是慢慢地等待爐火暖透心。
剛脫下大衣,還來不及把冰冷的雙腳塞進暖桌裡取暖,廚房的人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把戰區延伸到客廳,丟了幾樣急著處理的食材過來。泡開的昆布要打結,蘿蔔要削皮切薄片,還要把一葉蘭切成用來區隔菜色,以免菜的味道或顏色混在一起的「葉欄」。在日本吃過便當的人應該會注意到便當裡頭通常都會出現一兩片鋸齒狀的綠色塑膠片,這就是「葉欄」(バラン)。時代在變,預購超市或百貨公司現成年菜的人逐年增加,就算是自己做,利用能夠發揮防腐效果的一葉蘭或竹葉當作葉欄免得菜餚味道混在一起的人恐怕也不多了,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使用色彩繽紛多彩的配菜杯吧。不過這戶人家依舊維持傳統的作法,不隨波逐流。毫無生機的塑膠配菜杯再怎麼方便,還是不如從院子裡摘來的一葉蘭那樣生氣盎然、翠綠鮮嫩。
所有的菜餚處理好之後盛入三層漆盒,就是日本人的年菜「お節料理」(以下稱為「御節料理」)。
御節料理
傳統上來講,御節料理每一層放的菜色都是固定的,而且帶有吉祥含義。例如第一層放的是可以搭配屠蘇酒的小菜或前菜,通常有:鯡魚卵(数の子。子孫滿堂之意)、片口沙丁魚乾(田作り。豐收以及有始有終之意)、黑豆(黒豆。無病消災、勤奮工作之意)、牛蒡(たたきごぼう。祈禱豐收與無病消災之意)、紅白魚板(紅白かまぼこ。紅色用以除魔、白色代表潔淨)、伊達卷(だてまき。祈求學識淵博之意)以及栗金團(栗きんとん。招財進寶之意)。
第二層放的是燒烤海味,有鯛魚(在神道中為供奉給神明的神饌,有祝賀之意)、蝦子(長壽之意)與鰤魚(即青甘,又稱出世魚,有祈求出人頭地之意)。
第三層放的是燉煮山珍,有昆布卷(喜悅、子孫繁榮之意)、蓮藕(洞悉未來之意)、里芋(子孫繁榮之意)、慈姑(飛黃騰達之意)、編結蒟蒻(善結良緣之意)及香菇(切成龜殼圖案,象徵長壽)。
不過今年這家人卻稍作改變,在遵循傳統的同時,還顧及到其他家人喜歡的菜色。例如第一層是炒牛蒡絲、烤鮭魚片與炸雞塊,第二層是海帶結、蝦子、里芋與紅白魚板,第三層是蒟蒻、蓮藕、白蘿蔔及胡蘿蔔,另外再用分格小菜盤盛裝醋拌紅白菜絲、煎蛋捲、黑豆與鯷魚乾。下廚的兩老說今年慈姑與鯡魚卵飆漲,加上孫子都喜歡爺爺的炸雞塊,不如簡單一些,順便把香菇和栗金團換掉,改成大家喜歡的菜色。
準備好御節料理,稍作喘息,便開始準備年夜飯了。
過年蕎麥麵
有別於台灣的大魚大肉,日本人的年夜飯非常簡單,通常只有一碗過年蕎麥麵(年越しそば)。這項習俗起源於江戶時代。傳聞江戶時代的商人與工匠職人在忙碌的歲末通常習慣吃碗方便迅速的蕎麥麵簡單果腹,而蕎麥與蕎麥麵的特性,也延伸出不少含義與期望。除了象徵「長壽延命」長壽說、「收集金錢」的財運說、「切除勞苦厄運」的切緣說、「祈求茁壯」的健康說,還有「祈禱好運」的改運說,可以看出人們對這一碗小小的過年蕎麥麵,期望真的非常大。或許是受到烏龍麵的影響,香川的蕎麥麵麵條幾乎快和烏龍麵一樣粗,不過口感卻與充滿嚼勁的烏龍麵截然不同,一咬就斷。
開春烏龍麵
除了過年蕎麥麵,這家人的年夜飯還有烏龍麵,等於這一個晚上就是一直無限輪迴地吃麵吃到脹。嚴格來講,這一碗烏龍麵應該稱為開春烏龍麵(年明けうどん),也就是祝賀新春的烏龍麵。
開春烏龍麵歷史淺短,是2009年讚岐烏龍麵振興協議會為了擴大烏龍麵的消費量而新提倡的麵食活動。麵條粗長的烏龍麵在香川自古以來就是祈禱長壽的食物,加上顏色潔白,配上祝賀新春的紅色食材,撒上翠綠的蔥花,就是一碗喜氣洋洋的年菜。而兩老每年準備的配料除了紅中帶白的魚板,還有竹輪、油豆腐皮及蔥花,非常簡單。
配菜方面沒有雞鴨魚肉,就只有準備御節料理剩下的菜餚、磨成泥之後口感如同山藥泥,同時也是讚岐市特產的自然薯,以及味道香鹹甜蜜的香川鄉土美食,醬油豆(しょうゆ豆)。醬油豆是將蠶豆炒出香味之後,醃漬在用醬油與砂糖調製的醬汁裡,使其入味而成的,味道鹹鹹甜甜的,十分順口。
元旦過後到十五這段期間才吃的開春烏龍麵,為何在除夕夜吃呢?一問之下,原來是兩老貪圖方便,蕎麥麵與烏龍麵都吃,所以這碗烏龍麵,應該要稱為過年烏龍麵(年越しうどん)才對。只是吃了過年蕎麥麵與過年烏龍麵之後,隔日元旦又要繼續吃開春烏龍麵,不管再怎麼愛吃,連續兩天而且一次還要吃兩碗以上的烏龍麵,想想還真的是有點膩。然而兩老就像是無限量供應麵條的麵店老闆,第一碗都還沒吃完,便急著問:下一碗要吃黑的(蕎麥麵)還是白的(烏龍麵)?深怕我們會吃不飽。要想想,我們平常去烏龍麵店頂多也是只吃一碗吶!
坦白說,第一次在香川吃年夜飯的時候有點錯愕。不見熱鬧場景,也沒有豐盛年菜,更別提什麼圍爐了。記得當時配麵的菜,一次是我不敢吃的生魚片,一次是剛退冰的蟹腳肉,加上天寒地凍,所以這黑白兩色無限輪迴的熱呼呼湯麵,就成了我唯一可以取暖依靠的慰藉了。
白味噌紅豆餡年糕湯
提到香川的年菜,最特別的就是白味噌紅豆餡年糕湯「あん餅雑煮」(以下稱為「紅豆餡雜煮」)。一聽到這碗雜煮的名字,大多數的人都會嚇得兩眼發直,心想「這能吃嗎?」實際嚐過之後,你會發現這鹹鹹甜甜的味道其實還不錯,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江戶中期,日本的白砂糖絕大多數只能仰賴荷蘭與中國的進口品。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第八代將軍吉宗開始推行砂糖國產化政策。而在此潮流之下,讚岐國出身的博物學者平賀源內於1763年寫了一本與砂糖有關的著作《物類品隲》(ぶつるいひんしつ),裡頭記載了栽種甘蔗與製造砂糖的方法。江戶末期,讚岐農民在高松藩的獎勵之下開始栽種甘蔗,並且成功製作出砂糖,進而代表高松藩的特產品。
![]() |
《物類品隲》卷六,平賀源內,1763 |
當時生產的砂糖是高松藩重要的收入來源,無奈在政府嚴格管控之下,即使是負責生產的農民也無法隨意食用,成為一般平民難以取得的珍貴食材。正因如此,老百姓才會期望最起碼在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正月這段期間,能夠嚐點甜食,祝賀新年,所以想出了在年糕裡包上加了砂糖、煮得香甜的紅豆餡這個方式來避人耳目。再加上白味噌在當時同屬昂貴食材,所以白味噌與紅豆餡年糕這個組合,在當時可說是極盡奢華的美食。
兩老家的紅豆餡雜煮配料非常簡單,就只有切成圓片的白蘿蔔與金時胡蘿蔔,以象徵「家庭圓滿」,有的家庭會再加上里芋或牛蒡等蔬菜。至於白味噌湯的湯頭,則是用伊吹島特產的沙丁魚乾來熬煮。吃得時候最後再撒上海苔粉與柴魚粉,一碗香味撲鼻的紅豆餡雜煮就可以端上桌了。
印象中這碗雜煮裡的紅豆餡年糕味道都是甜的,不過香川縣西部的豐濱町與大野原町這兩個地方吃的卻是歷史比加了砂糖的紅豆餡年糕還要悠久的鹹紅豆餡年糕(塩餡入りの餅)。令人訝異的是,位在香川縣境內的小豆島居民並沒有吃紅豆餡雜煮這個習俗,用的反而是一般的白年糕,原因為何,不得而知。
時代在變,日本年菜的型態也在改變。十年後,香川的年菜又會以什麼樣的風貌呈現在你我面前,值得期待。
No comments